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,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。我们要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宏观调控、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,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,开发与节约相协调,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,综合运用经济、法律、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,抓好节能减排工作,确保实现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目标。
近年来,各地区、各部门都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,通过强化目标责任,调整产业结构,实施重点工程,推动技术进步,强化政策激励,加强监督管理,开展全民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。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,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。确保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,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,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。我们一定要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,开发与节约相协调,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,综合运用经济、法律、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,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,确保实现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目标。
一要大力推广节能产品。这些年来,各地区、各部门大力推广节能产品,积累了丰富经验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譬如,由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实施的“节能产品惠民工程”,采取财政补贴方式,加快节能产品的推广,提高了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;福建省不断加大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,对符合节能要求的重点工程、节能*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,按项目设备投资额10%至15%的比例补助投资单位,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展开;黑龙江省把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制度化、规范化、法制化轨道,推动了节能目标的实现。这些做法及经验,都值得认真总结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,加大工作力度,大力推广节能产品,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,加快实施“节能产品惠民工程”,继续做好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和汽车、家电以旧换新工作。与此同时,各地还要积极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,发布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目录,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范围;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,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。
二要积极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。要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,支持主要重点节能工程、重点行业烟气脱硫、节能环保能力建设。要着力抓好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,确保公共机构能耗指标不断降低。与此同时,还要突出抓好对钢铁、有色、电力、建材、石油石化、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监管,确保“千家企业节能行动”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;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,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大容量、率的燃煤火电机组发电上网。
三要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,具有重要作用。我们必须多策并举,努力做好规划与管理能源利用效率目标、完善相关政策、加大对能源科技投入、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、提供能源服务等各项工作。研究表明,根据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特点,加快研发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,是解决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。我们要抓紧编制实施能源节约、替代和循环利用的科技规划,认真组织实施,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,努力在能量梯级利用技术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、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、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链接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。
四要健全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金融、财税支持机制。近年来,着眼于健全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,各地区、各部门付出了不懈努力。比如,财政、金融等相关部委联合制定了《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》。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,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,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,对于健全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,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,具有重要意义。下一步,各地区、各部门要下更大决心、花更大气力,进一步深化改革,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,着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,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,落实煤层气发电、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和价格政策。要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所得税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,加快实施资源税改革。要加大资金投入,建立健全政府引导、企业为主、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。要加强金融、财税支持,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,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、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,支持节能环保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、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,支持高科技、低能耗产业加快发展,支持运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
与此同时,各地区、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。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、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切实负起对本地区、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*责任人的责任。